/}" />
目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機械制造業仍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機械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但是,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中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距西方制造業強國仍有較大差距。首先,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加。在能源強度明顯下降的同時,2015年制造業能源消耗總量較2010年增加了2.45倍,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接近50%;其次,制造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增加,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在鋼鐵、水泥、化肥等產品穩居世界第一的同時,大量資源被消耗,部分資源已經嚴重受制于國外;再次,整體技術水平依然落后,核心技術明顯短缺;最后,在制造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一線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改善緩慢。
可以說,中國機械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阻礙頻現,任重道遠。早在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各方一直在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進行爭論,而其中絕大多數概念都在同等重要性條件下強調自然、社會、經濟三方面的協調和諧。對此,我國政府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高瞻遠矚地將此概念應用于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中,提出要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促進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新中國成立初到改革開放,這是機械制造業形成比較獨立完整體系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機械制造業主要以委托代加工制造(OEM)的形式存在;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是我國機械制造業中以運輸機械(如汽車)和工程機械(如旋挖鉆機)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的迅猛發展時期,表現為研發設計(ODM)為主;第三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機械制造業在開放和競爭的環境中進入了結構調整和產業提升的新時期,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明顯上升,表現為自主品牌(OBM)的特征。
但是高新技術產品缺乏自身技術、制造業仍然走的是一條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道路,產業附加值低、創新能力不足。以山東省地質探礦機械廠為例,這是一家經歷過以上三個發展階段的老廠。該廠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程。這家老廠屬國有性質,在計劃經濟年代,生產任務和銷售全靠國家調配,以OEM的形式生存,不愁沒有市場;改革開發后,隨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該廠的研發技術開始走向前臺,即以ODM的形式研發設計生產,當時的主要研發產品有各種地質鉆探用設備(如65、70、75、89)、鉆桿、水井型鉆機、打撈工具、旋挖鉆機、工程鉆機(如YGF沖擊反循環15、25型工程鉆機)等;現如今,在 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下,該廠為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創立了自己的“泰山”品牌,并在競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上一篇:機床自動化改造工程十分迫切
下一篇:機械結構件的結構要素和設計方法